最近迷上歷史,很喜歡去看看以前的人是怎樣生活的。最近看到一本蘇真真, 陳灝堂所著,2012年出版的《潮人講古》,內裡講述一些補習的趣事,一些香港人的集體回憶,相當有趣。
潮人講古-香港人的集體回憶
潮人蘇真真化身「講古佬」,帶你回到老香港街頭,重溫五六十年代至今香港人的集體回憶。由排排坐看連環圖、排隊拿教會救濟品、參加環島步行比賽,以至飲冰室文化的轉變和制水歷史,一一跟你細數。
古有榕樹頭阿伯講古,今有潮人蘇真真開講,以懷舊的插圖、生動有趣的文字,勾起五六十後的童年記趣,喚醒七八十後的模糊記憶,讓九十後了解香港歷史文化。
今日,一起撐起香港本土文化!
蘇真真
蘇真真,八十後香港人,香港理工大學雙語系畢業,主修翻譯,剛修畢語言學碩士。
身兼中學教師、專欄作家、漫畫家、插畫家多職,作品散見於《明報》、《太陽報》、《中國新潮流雙周》。
一直致力研究本土語言文化,著有《真中文──正確中文這樣寫》、《香港潮語學習字卡1》、《香港潮語學習字卡2》及《台灣潮語學習字卡》,並為港台節目《正斗中文》擔任主持。
潮人講古﹕補習天王
作者在【補習天王】的章節中寫道:
在五六十年代,要升讀中學絕不是容易的事。只有成績優異的小六生才可以赴考小學會考4科考試──中文、英文、算術和常識。
考獲全港前150名的學生可以享有5年免費的中學教育,其他入選生皆由當年的教育司署安排就讀不同的學校,取錄資料會在各大報紙如《華僑日報》等刊登出來。當然,落第者可就讀學費較昂貴的私立學校,或另覓出路,如到工廠學師、打工等。
到了1962年,小學會考改為升中試,最大的分別就是刪減了常識科考試,小六生毋須再強記各國的首都名稱,也毋須再記著全港的巴士路線,只要專心應付中、英、數3科便可。為了應付升中試,坊間出版了很多針對考試的題目,如成語大綱、同反義詞練習等。升中試可算得上是影響整整一代學童的升學命運,當時更出現了大量升中補習社,分店遍佈旺角、紅磡、灣仔等地。當年,補習社收入可觀,補習費大概每月10元至20元。由於升中放榜時報章會登出各名校的收生榜,各補習社亦會在宣傳單張中登出「金榜題名」的學生名稱,跟今時今日的補習天王的宣傳手法如出一轍。
外部連結:https://www.google.com.hk/books/edition/%E6%BD%AE%E4%BA%BA%E8%AC%9B%E5%8F%A4/gNOhDQAAQBA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