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補習社位處紅磡黃埔,服務的也大多是九龍區學校的學生。對於九龍學校的故事,我們一向也感到興趣。如果你也和我們一樣,對歷史有點興趣,我們推介您,李子建教授2021年出版的《承教・城傳-九龍學校的故事》。
《承教・城傳-九龍學校的故事》
1860年中英簽訂《北京條約》,揭開了九龍發展的序幕,市區急速擴展,人口增長,教育需求亦大增。
不少早年扎根於香港島的辦學團體洞悉對岸的教育需要,紛紛跨海拓展教育服務,作育英才。
其後,辛亥革命、民國新政府成立、新文化運動,以及抗日戰爭等家國大事相繼發生,不少國內知識分子來港從事教育工作,除港島外,亦有大批國內民眾和學校遷徙至九龍各區。
世代更迭,人事遞嬗。如今,走進九龍半島,城市面貌雖已經歷幾番轉變,但仍能隱約從彌敦道、太子道、上海街、大埔道等最早發展的道路和歷史建築,細味新舊城區如何互相交融,從而尋覓各區的歷史延續。
現存或停辦的學校,在不同年代,分佈於九龍各處,亦一同譜寫社區歷史,見證城市和教育的變遷。
本書涵蓋九龍早期城市發展、教育歷史、人物訪談、藝術教育及文學等多方面的內容,引領讀者重遊熟悉的街道、景點,窺探時代變遷的足跡,並追溯九龍各校的藝術教育如何營造社區文化藝術氛圍。
作者簡介
李子建教授,現任香港教育大學教育承傳計劃顧問委員會主席、學術及首席副校長、課程與教學講座教授、宗教教育與心靈教育中心總監、卓越教學發展中心聯席總監、可持續發展教育中心聯席總監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區域教育發展與終身學習教席。
李教授的研究範圍包括:課程與教學、環境教育與地?教育,以及學校改進等。
他積極推行教育研究及發展計畫,過往取得不少校外撥款。
李教授著作甚豐,曾編輯及出版二十餘本書籍、百多份論文及篇章等。
李教授於「香港教育故事」叢書系列中擔任共同主編,該叢書系列包括:
2018年出版的《再做一次幼稚園生:香港幼兒教育今昔》、
2019年出版的《校服歲月:圖說香港校服史》及
2020年出版的《搖籃地—中西區教育今昔》。
劉瑩博士,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其後取得墨爾本皇家理工大學藝術碩士、香港教育大學碩士及中央美術學院哲學博士學位。
研究範圍包括:課程與教學、中西美術史比較研究和藝術創作。
劉博士手執教鞭二十多年,著有
《視藝教師在前線》、
《越界-香港現代水墨畫家訪談錄》、
《共享瑰寶-探索香港中學陶藝教與學》等等。
陳智德博士,現任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副教授,研究領域包括中國現代文學、香港文學、中國新詩。
著有
《根著我城:戰後至2000年代的香港文學》、
《板蕩時代的抒情:抗戰時期的香港與文學》;
另編有
《香港文學大系一九五○-一九六九.新詩卷一》、
《香港當代作家作品選集.葉靈鳳卷》等。
香港教育博物館,成立於2009年5月,旨在收藏、保存、研究及展示有關香港教育歷史、文化及發展的文物,並透過合作項目、伙伴計劃、展覽和互動性的教育活動,推動社群參與發掘歷史文物,以及建立資源以推廣終身學習。自2018年開始博物館出版「香港教育故事」叢書系列。